一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
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增强技术创新、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能力,实现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。
(一)绿色食品产业
实施产业集群发展、大企业带动和品牌战略,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,实现我省由粮食大省向粮食精深加工和绿色食品强省跨越。突出重点领域,着力延长玉米、水稻、大豆、乳品、蔬菜和肉类加工等六大产业链条,统筹推进马铃薯、小麦、食用菌和浆果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,建成国家重要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基地。实施百户龙头企业培育工程,引导企业联合、兼并和重组,培育1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、2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的大企业、大集团。加强品牌整合,打造25个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。到2015年,绿色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00亿元。
专栏4绿色食品产业精深加工产业链、重大基地
水稻精深加工产业链:重点发展精制米、米糠油、米糠蛋白、谷维素、稻壳块燃料等产品及生物质发电,大力推进东部和中南部水稻加工产业带建设。
大豆精深加工产业链:重点发展大豆蛋白、大豆粉、豆奶、磷脂、低聚糖、维生素E等精深加工产品,大力推进中北部大豆加工产业带建设。
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链:重点发展变性淀粉、淀粉糖、有机酸、化工醇、聚谷氨酸、纤维素乙醇等精深加工产品,大力推进中西部玉米加工产业带建设。
果蔬系列产品加工产业链:重点发展马铃薯休闲食品、变性淀粉、精淀粉、食用菌、冷冻保鲜等加工产品,大力推进中北部和西部马铃薯加工产业带建设。
高端乳基料及配方奶粉生产基地:重点发展婴儿配方奶粉、酸奶、奶酪、乳清粉等高附加值产品,大力推进中西部乳制品加工产业带建设。
特色肉制品加工基地:重点发展分割冷鲜肉、发酵肉制品和各类熟肉精制品及血液蛋白粉、皮、毛、骨等综合利用产品。
天然饮品生产基地:重点发展天然矿泉水、优质啤酒、浆果饮料等产品。
绿色营养保健品生产基地:重点开发具有高新技术、高附加值的高端营养食品和保健食品。
(二)生物产业
以现代生物技术成果应用为手段,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,积极推进生物农业、生物制造等新技术产业化,加快生物能源开发,重点建设生物医药、生物农业产业,形成生物能源、生物制造、生物环保产业协调快速发展的新格局。以提高重大疾病预防能力和医药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,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新药开发和产业化,着力在生物工程药物、抗生素和化学原料药、现代中药领域实现突破。建设疫苗、动物疫苗与诊断试剂特色产业研发平台,突出中药技术优势和传统特色,壮大现代中药产业。运用生物技术选育高产、优质、多抗、高效的农作物新品种以及抗逆能力强的防护林、经济林、能源林、速生工业用材林等新品系,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业和生产企业,推进生物农药、生物肥料等绿色农用产品开发及产业化。开发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,推进生物柴油、燃料乙醇、生物质发电和供热、生物制氢产业化进程,建设先进生物能源基地。积极推进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、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等生物环保产品规模化发展,重点开发新型酶制剂、新型微生物发酵产品。以水污染治理、有机垃圾处理等为重点,开发环保生物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设备,加快生物环保产业化步伐。到2015年,生物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。
(三)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
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,加快引进技术消化吸收,实现核电、燃气轮机、风电等新能源装备自主化、成套化设计和制造,提升新能源装备产业核心竞争力,建成国家重要、世界知名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。通过引进消化AP1000第三代核电技术,建立核岛主设备、常规岛主设备、大型铸锻件、辅助设备、电气设备等比较完备的核电产业体系,巩固一重集团在核电铸锻件上的主导地位。推进哈电气集团重型燃气轮机的国产化,依托七○三研究所和哈东安集团积极发展中、小、微型燃气轮机,培育燃气轮机产业链,保持我省燃气轮机装备在国内的地位。推进风电装备规模化和系列化,通过整机制造带动风电装备产业链发展,加快电机、轴承、增速箱和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,建立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。重点建设七○三所产业园、牡丹江北方工业园等园区。到2015年,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0亿元。
(四)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
加快发展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业,优先发展新型农机具,巩固扩大联合收获机械,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,积极发展畜牧机械、农副产品加工机械,实现动力机械、新型农机具、收获机械、畜牧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等农机装备在关键领域、关键产品的重大突破。积极选择引进农机制造企业和产品,以市场换技术、换产业,实现技术和生产本地化。重点建设哈尔滨农机产业园、佳木斯农机产业园等园区。到2015年,规模以上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亿元以上。